●順勢而為,改變自己創造有利局勢
假設我們是一個要到海中捕魚的漁夫,若不清楚現在是什麼季節,應該在什麼時辰到那一個地方捕那一種魚,那麼在茫茫大海中要將船開到那裏去呢?換句話說,不論做什麼事,若能觀察天時、地利、人和,瞭解那一種才是最佳的選擇,則能事事順勢而為,用很少的力氣,以四兩撥千斤的方式達到目標,得到最大利益。讀書也是一樣,要先了解自己的特長和缺點,善用特長彌補缺陷,再應用正確的讀書方法,才能輕鬆的吸收知識,做一個快樂的讀書人。比如自己的文學方面有天份,數理部份則像個白癡,那麼應該想辦法將自己所缺的邏輯概念補起來。以數學為例,邏輯概念的加強方法是先將某段課文多看幾遍,然後在看例題時,不斷的問自己這個例題在幫我複習課文中的哪一些重點,更要分出哪一些是這一課的重點,哪一些是以前學過的重點。作習題時也用同樣的方法來推理重點在那兒?不論是例題或習題,做了幾題之後,再回想這一課文雖多,但重點原來是只有這一點點。此時回頭再看課文,將重點和其包裝(其實就是在演繹重點給我們看,幫助我們瞭解該段的部份)看出來,若能進一步弄清楚重點和包裝的關係更好。就這樣的面對最害怕的數學課,經過幾課之後,你會慢慢的具有一些邏輯的概念,配合本文的其它部份方法,則能使自己的數學能力不再像白癡一樣。
若自己的數理部份還不錯,但文史部份則常常凸槌,首先就要加強自己的記憶力和演繹的能力。在記課文時將身邊所有有趣、沒趣的圖形、動作、歌曲、故事等等和課文拉上關係,則所記的資料能正確記住的時間,會慢慢的加長。現在市面上有許多的補習班或訓練課程,可加強記憶能力,找時間去參加也是在短時間提升等級的好方法。演繹的能力對一個理性的人來說,可能會覺得那豈不是要將一件簡單的事複雜化。但一篇動人的文章通常要峰迴路轉,才能迴腸盪氣的感人肺腑。任何一件事的發生,本來就有其來龍去脈,還有主觀、客觀以及當時和前後的環境條件之變遷等等極多的因素。只要我們將頭腦放開,用一種轉折承接的方式,先練習將某件事的諸多因素作排列組合,則會有幾乎無限多的方式可以述說之。再將自己所知道的美好文句詞藻套入,則可以化成一篇篇美麗動人的文章。有了寫這種文章的把握之後,才能對樣式多變的文史課程,有深刻的共鳴,打從心底的喜歡它,隨後才會覺得「念好文史、寫好文章」不再是件苦差事。
在加強自己比較弱的部份時,一定要善用手邊所有可能的資源,比如和同學討論,問老師、父母、兄長、同學等。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生物時鐘之中,哪一段時間是精神體力最好的時候,哪一段是最差的時間。在最佳狀態時間讀最弱的功課,在較差時間面對自己較強的功課,最差的時間則練習放鬆或休息。那當然可以發揮自己的最佳表現,提升自己的信心。若我們能瞭解自己,再加上調和身心(以行動證明自己是好人以及應用本文或其他地方學來的方法),使我們的條件進一步改善,則能扭轉時勢,使自己能有更多機會來順勢操作,那豈非妙不可言。
在討論正確的念書方法之前,要提醒大家前面那個「海上漂流實驗」的啟示:每次念書之前,要堅決的告訴自己:「我是好人,最近做了許多好事,因此這次我一定可以念得很好」。不論情緒的好壞,精神體力狀況如何,這一種自信滿滿的心理建設,會先入為主地對自己產生「一定成功」的強烈暗示,達到「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」之好兆頭。
從前面的討論,我們可以歸納出如何才是正確的讀書方法,茲分述於下。
1.讓身心保持在健康狀態:
正常的作息、運動和飲食是必要的,特別是飲食可以影響到我們的身體狀況。正確的飲食不但可使頭腦清晰,甚至可預防和治療百病。在課本上已經教了許多正確的作息運動和飲食方式,不必在此重複。這裏要強調的是,飲食不應過多,不該太油膩。我們人類發展過程中,未進入文明之前,有極長的時間(至少是數萬年乃至數十萬年)是在挨餓狀態之下,即使是進入文明期,也只有少數貴族可以維持溫飽,絕大多數人是挨餓受凍的農奴和士兵。所以我們的基因構造,早已變成可讓身心在挨餓狀態之下發揮最大長處的功能。要自然地改變這種基因結構,最少要數十萬年以上。因此,正確的飲食份量應該是讓身體可以維持活力的輕餓狀態。換句話說,大考之前,輕微的不足之進食量是不緊張、得高分的祕笈之一。
2.讓自己的注意力能夠高度集中:
去速讀班上課,以強化自己的集中力是最快速的方法。記得有一種超速的速讀法是韓國人發明的:經過訓練的人也可以學習一個佛教徒所景仰的開悟者之讀書方法,它是將意識完全關閉起來,使用眼睛看書時不使自己只注意幾個字,而像照相機將焦距放在無限遠,瞬間將整頁的字看入腦中,瞭解書本的內容則交給潛意識去作,完美的目標是一秒鐘讀上百萬個字,因此每一頁觀看的時間將少於一秒(註:開悟者的執著已經破除,維生本能也被看淡,其判別系統之規則變成簡單明確,所以腦部之資訊處理變得極為快速有效,對待大部份的事情,能夠瞬間做出雋智的反應)。可能的話去上那種速讀班應該是我個人的夢想之一。除了多幫助同學或他人以穩定心情,若能每天定時打坐、祈禱、或任何單調的宗教儀式等等,也可以慢慢減少自己意識發揮作用的次數,從而加強自己的集中力。
有了高度的集中力,則能夠在任何狀況下,以極快的速度,經由眼睛和耳朵等五官正確的攫取所有的資訊,送入腦中之後再由潛意識去作取捨。別擔心頭腦會被塞爆,新興的腦神經動力學早已證實,我們的頭腦記憶庫是可以存錄無限多的東西的。
3.訓練自己的意識不要干擾潛意識(捕捉天才的感覺):
以前面的考試為例,假使有一題不會寫,深深的吸一口氣,使自己放輕鬆並保持靈敏的心,再仔細的看一次題目,若會寫則瞬間或等一下就知道。不會寫再看一次,若還不會寫則改去做別題。若只剩這一題不會,則去檢查驗算別題,等會作的訊息出現再回頭去做。千萬別去想這一題怎麼作,一旦想這一題怎麼作便很容易會被抓住,不斷去想如何作,造成意識干擾潛意識而致考完才會做的憾事。當我們有機會發現自己陷入意識過度使用時,可以深深吸一口氣後慢慢吐氣,重複幾次,以抑制意識的作用,回到正確的方法。
上課時也一樣,聽老師講解課文時,盡量不要想,讓心像一池澄澈見底的清水一般,同時使頭腦保持在靈活敏捷的狀態。雖好像無意識作用,但卻專心的聽老師上課。所謂的專心是讓身體在稍微舒服的輕鬆狀態(前文已經提示過其練習法),若有若無的聽講。絕對不應該去想要聽懂老師的講解,因為若我們懂的話,瞬間或等一下就知道了,不懂的話去想也不會很快懂的,反而令想要懂的意識動作干擾到後面的聽講。只要頭腦保持在靈活狀態,潛意識將會開始去消化老師所講而我們不懂的部份。在老師翻身寫黑板或停頓時,迅速回想老師剛剛在講什麼,可以將一部份剛剛不懂的地方,很快的就瞭解。一個極為基本的觀念是:懂不懂是潛意識的事,若懂的話,潛意識會送訊號給意識,意識只能知道我懂不懂——我的潛意識懂或不懂。舉個例子來說,解聯立線性方程式的高斯消去法,如何去解四元一次聯立方程式,我們的意識是無法將之完全裝在意識層面的記憶中的。因此解題時,它是由意識發出極少數的應該有的指令,一步一步要潛意識去作消去和往回代換的過程。「我會作」這種意識行為,是在潛意識已經和記憶庫連接好,等著意識隨時一下指令就可以開始做的「我可以馬上開始作的回報指令」。「我不會作」則是一切尚未完全準備好的潛意識回報指令。當然會有其他因素造成我覺得我會做,實際上我還不會作的凸槌行為,但這是可以從不斷的學習過程中矯正過來的。
注意到一定要「讓頭腦保持在靈敏狀態」,其主要作用是對潛意識發出指令,最近學的、碰到的或接觸到的東西是很重要的,應該要全部都能瞭解或知道狀況,因此潛意識會不斷的去解析它們。若處在無意識狀態下,會產生類似佛教禪定之作用,有點呆呆的處於半知覺狀態,不和世間的智慧相應。那反而會對潛意識發出不要去分析處理最近接觸事物的指令,如此當然是不利於讀好書。由於我們腦部有幾百萬部以上的高級電腦,可以同時處理幾百萬件事,不必操心頭腦的潛意識不夠用。
保持一顆靈敏的心的另一層意義在讓心維持在比較客觀的狀態,可將上述以主觀認定「將東西看成自己認定的東西」的程度淡化。許多考不好的情形,和我們以主觀誤解課文的意義有關,特別是英文發音或單字記不正確。眼高手低的情形,也會有這一類悲慘的狀況。因為比較客觀,所以更容易達到意識不干擾潛意識的高標準。
再提醒大家一下,要常常有事沒事就練習放輕鬆,常常去「體會專心放輕鬆的要訣」其實是「若有若無的注意有沒有放輕鬆,發現身體沒有放輕鬆,不要叫自己放輕鬆,只需安詳的回到不注意狀態即可,但要讓心像一池澄澈見底的清水一般,同時又充滿活力」。久而久之,可以慢慢的隨時自然的放輕鬆,而很容易的進入「意識不在不必要時干擾潛意識」的最佳狀態。套句漫畫的術語——腦域也可不斷的被開發。
總結這一段來說,不論是上課、作功課、做作業、考試、或待人處世,都要將身心放輕鬆,保持靈敏的心,不要企圖去瞭解五官所收集到的任何訊號(即不要使思考性意識干擾潛意識)。若外來訊息是我們所瞭解或者熟悉的,則頭腦自然會發出訊息,並發出指令讓身心作出不可思議的最佳反應。一旦我們產生企圖瞭解那些外來訊息的心,那將會使我們的反應往不佳的方向沉淪。
4.加快讀書速度:
前面提到,五官所接收到的訊息愈熟悉,頭腦愈能迅速將之簡化成為簡單的圖形符號,以利左右腦的互相溝通,快速達到瞭解的程度。若我們常用地毯式搜索方法念書,且要求自己看懂一段之後才看下一段。因為時間有限,最多只能看一兩次,很難進入熟悉的階段,以通盤瞭解所讀的內容,當然會有洩氣的考試成績了。
若我們先用不要求自己看懂的方式,被動的讓頭腦產生懂的訊號,不懂的話也不太在意。剛開始可能不習慣,但慢慢你會發現這樣子念書很輕鬆不容易累,最重要的是念書的速度會加快,每念完一遍所能理解的百分比也會慢慢提高。
當你有信心後可以開始採用加快速度念書的方法,其目的是強迫自己在念書時,沒有很多時間去想懂或不懂。因為習慣不易改,因此不要強迫自己一下子就在念書時完全不想。由於頭腦會在目光焦距附近的區域選取數點資料,以組成圖形來作比對和聯想,因此不要讓自己在念數學、理化、英文等科目時一眼看到太多東西。速讀班的方法是要求你用紙或什麼東西,遮住目前在看以外的部份,於是只有正在看的東西顯露在眼前,因此頭腦容易在挑數點資料時得到正確且重要的資訊,又因資料少比對後瞬間瞭解的機率也大增。要強迫性地加快讀書速度,只要使遮住視線的工具移動速度加快就可以了。久而久之,在念書時,目光被動式的集中在一個狹窄的區域會變成一種習慣,不必再用工具遮住不看的部份。我們須注意到,平常應該練習出真正詳讀和快速度詳讀的兩種功夫,才能真的當一個輕鬆快樂的神童。
合理的念書方法至少要包含五個步驟,第一是快速略讀,第二是詳讀方法如前所述,第三是重點式的回想,第四做習題或例題,最後是想像自己是老師,發出聲音將重點教給一個想像的人或同學聽。快速略讀是為了加多重複預習及複習的次數。重點式回想則除了加多複習的次數之外,更會要求潛意識重複整理資料以簡化並瞭解它,同時有機會讓自己有整體概念以利通盤瞭解。出聲教人可以強迫潛意識在講的那一瞬間,劇烈的簡化及整理資料。為了使第二、三、四、五種讀書方法更有效,養成作整齊明朗的筆記,會有極大的幫助。
5.合理的安排念書方式:
在談安排念書方式之前,要強調一個對學問了解之層次的觀念。對任何一種學問之瞭解,可以分成不同的程度:不知道、學過但不了解、學過有部份了解(考試考得還好)、學過可以考得不錯、學過且可以教人、學過會應用、學過且知道創新、學過可以創出全新的學問等等。愈往深的層次走,所要花的時間和精力愈驚人。注意到,能當老師教學生不一定算是充分瞭解該門學問,在其後還有三個深不可測的等級呢!因此,不論自己學得多好,一定不可自滿。我們常常犯的毛病是,這一門課我已經會了、學過了,再學一遍好無聊、好丟人(留級或重考的同學最常患這種眼高手低的嚴重毛病)。殊不知專心再學一遍,可以使頭腦多一次機會去簡化該學問,以加深自己的等級呢!
在老師尚未教我們之前,本來就還不會。假若是自修,可以參考一個嬰兒生下來的當時,應該是什麼都不知道、什麼都不懂,可是為何我們長大後能學得許許多多的知識呢?可見頭腦有能力經由比對過去放在腦中的資料,從相似性去整理而瞭解其中的含意。但若我們第一次讀老師未教的部份就想要搞懂它,那你所花的時間一定相當驚人,只有在寒暑假沒有輔導課的時間,才能有一點點的進展。在看一段新的課文時,應該用快到頭腦無法去想懂不懂的速度,迅速略讀多遍,個人的經驗是最好每一頁不要超過三秒鐘的略讀,就容易保持意識不起作用。由於快速略讀,因此可以在短時間之內重複極多次。重複次數多了有兩個好處:第一是對這些內容培養出親切、熟悉感,第二是潛意識會認為這組資訊是重要的,以後會常碰到而開始去解析它。由於資訊不足,潛意識通常會瞎掰一番的去解釋它。等到老師教我們或者使用詳讀方式時,腦中已經有了一個大略的藍圖,雖然不一定正確,但理解它的效率會高很多。再者重複多次快速略讀已經學過或者懂的東西,可以提示潛意識這些東西很重要,需要一再的整理簡化它們,因而在睡夢中也繼續在如此地運作著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